近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在阿里资产拍卖网上发布的一则特殊拍卖公告引发全网热议:一只 3 岁狸花猫将以 500 元起拍,截至 8 月 17 日下午 2 点,已有超 700 人报名竞拍,超 10 万人次围观。这只因主人债务纠纷被扣押的猫咪,目前正面临着司法拍卖与伦理争议的双重漩涡。
一、事件直击:司法拍卖中的 “特殊拍品”
这只狸花猫现被扣押在扬州开心宠物店,公开信息显示其为公猫、未绝育,已接种两针疫苗,健康状态良好。根据法院公告,首次拍卖定于 9 月 3 日上午 10 时,起拍价 500 元,保证金 50 元,增价幅度 20 元;若流拍,二次拍卖起拍价将降至 400 元。
令人意外的是,这只普通狸花猫的市场估值仅为 714 元,但其背后的寄养费用却高达 “一年上万”。据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透露,猫咪自 2022 年主人财产被查封后,已在宠物店寄养近三年,累计费用近 3 万元。不过,竞拍者无需承担这笔费用,相关支出已由银行方面支付。
展开剩余74%二、法律解析:宠物为何成为 “偿债工具”?
根据《民法典》及司法实践,宠物在法律上属于 “个人财产” 范畴,法院有权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查封拍卖以清偿债务。类似案例并非首次,例如今年 3 月深圳曾拍卖 100 吨活体鳄鱼,起拍价达 400 万元;2022 年江苏苏州也曾拍卖 12 只宠物猫用于抵债。
“司法拍卖的核心是实现财产价值,只要具有可变现性,无论标的大小均可纳入处置范围。” 从特殊手机号到珍稀宠物,司法拍卖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三、社会争议:生命权与财产权的碰撞
尽管法律程序合法,此次拍卖仍引发广泛伦理讨论。有网友质疑:“猫是生命而非商品,强制拍卖是否违背动物福利?” 动保组织呼吁,应优先考虑原主人赎回或通过领养程序安置,而非简单将宠物视为 “偿债工具”。
宠物店工作人员透露,猫咪目前体重达八九斤,被照顾得很好,但 “扣押” 二字引发了公众的同情心理。“大家都想来拯救这只‘抵债猫’,预计最终成交价可能达到三五千元。” 该工作人员表示。
四、行业透视:寄养费争议与执行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拍卖的起拍价设定引发质疑。资产管理公司称,500 元底价是通过 “专门询价系统” 参照市场价确定,但有网友指出,普通狸花猫市场价通常不足百元,500 元底价可能包含了执行成本。
开心宠物店的寄养费用明细显示,猫咪每日寄养费为 40 元(含猫粮、猫砂、洗澡等),半年结算一次,目前费用已由银行结清。这一标准与昆明等地 30-80 元 / 天的市场价基本吻合,但三年累计近 3 万元的支出,仍让不少人感叹 “猫的身价不及寄养费零头”。
五、深度观察:司法拍卖的边界与启示
此次事件折射出我国司法实践中 “特殊财产” 处置的复杂性。法律专家建议,可借鉴国外经验,将宠物列为 “特殊财产”,要求新主人签署饲养协议,确保其福利保障。同时,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量宠物的情感属性,探索原主人赎回、公益领养等替代方案。
截至发稿,这只狸花猫的命运仍悬而未决。9 月 3 日的拍卖会将不仅决定一只猫咪的归属,更可能成为推动司法实践与动物保护平衡的重要案例。正如网友在拍卖页面留言:“希望这场拍卖,最终能成为法治与人道的双赢。”
(本文部分信息综合自阿里资产拍卖网、扬子晚报、潇湘晨报等)
互动话题
你如何看待宠物作为财产被司法拍卖?若你参与竞拍,会优先考虑猫咪福利还是价格因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发布于:陕西省富成配资-配资网首页-长线配资炒股-在线杠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